山西清徐不仅是早种植葡萄的地方之一,也是早酿造葡萄酒的地方. 清徐县素有“葡萄之乡”美称,民间流传着“清源有葡萄,相传自汉朝”的说法。境内葡萄栽培历史可上溯到2000年之前。汉朝时,清徐马峪边山一带有一姓王的皮货商人,从大西北贩皮货,带回葡萄枝条在当地栽植成功。之后,栽培渐广,清徐人根据酿醋的原理酿出了葡萄酒。
三国时期的山西,是魏国的属地,魏文帝曹丕非常喜欢喝清徐葡萄酒。他在《诏群医》中写道:“三世长者知被服,五世长者知饮食。此言被服饮食,非长者不别也……珍果甚多,且复为说蒲萄……又酿以为酒,甘于鞠蘖,善醉而易醒。道之固已流涎咽唾,况亲食之邪。”
到了唐代,清徐葡萄已享誉海内,鲜葡萄及葡萄酒、汁、干等加工品也远销四方。《唐书》记载“太原平阳皆作葡萄干,货之四方”.
唐太宗李世民人称“太原公子”,他在太原多年,与他父亲李渊在此完成了称霸中原的各种准备,因而太原也称"龙兴之地". 当时的晋阳交通四通八达,经济富庶,手工业、商业十分达,晋阳硝石、清徐葡萄酒都是当时享誉,朝廷钦定的贡品。《太平御览》记载,在山西期间,李世民就特别钟爱清徐的葡萄酒,不仅把它作为招待贵客人的礼品,还亲自用清徐的龙眼葡萄酿造葡萄酒,他当之后,念念不忘清徐葡萄酒,并将清徐酿造葡萄酒的作坊统一御封了"李氏作坊"的名号。
宋代大文学家、《资治通鉴》的作者司马光,也是山西人。他写有“山寒太行晓,水碧晋祠春,斋酿葡萄熟,飞觞不厌烦”的诗句。可见当时人们喜欢清徐葡萄酒的程度.
在元朝,太原清徐葡萄园已是仅有的也是的葡萄庄园之一,甚至有了检测葡萄酒真伪的办法,据记载‘至太行山辨其真伪,真者下水即流,伪者得水既冰矣’。这在首屈一指!
元代的葡萄酒生产发展水平应该是达到了历史峰。但随着粮食白酒的发酵技术,特别是蒸馏技术的日臻提高完善,蒸馏白酒自明朝开始成为酿酒产品的主流。而葡萄酒生产由于具有季节性,酒产品不易保存,酒度偏低等特点局限而日渐式微。但山西清徐葡萄酒的酿造一直在继续,明朝洪武“辛酉谒禹庙,有以葡萄酒见饷者,其甘寒清冽…。”此时清徐葡萄酒的质量还是相当不错的。直至清雍正年间,清徐葡萄酒在山西仍有一定的生产销售:“向晚葡萄有酒熟,醉乡有梦不分明”。
近代的1921年10月,在持续几千年葡萄与葡萄酒生产的着名产区山西清徐,由山西人张治平建立了新记益华酿酒公司,成为当时仅有的几家用机械设备大规模生产葡萄酒的酒厂之一。当初建厂的动机是振兴民族工业,想用自己生产的葡萄酒代替舶来品,建厂之初曾购进法国(France)设备并建有地窖,容器均为当地李氏作坊自制的瓷坛。产品有炼白酒、高红酒、白兰地、葡萄纯汁、葡萄烧酒等。抗战时期清徐沦陷,公司遭到严重破坏。在旧,终难圆重振山西清徐葡萄酒的梦想。
解放后,该厂更名为山西清徐露酒厂并被收归国营。自50年代初—80年代末期,该酒厂一直是我国七大葡萄酒厂之一,所生产葡萄酒系列产品,曾先后多次获得省、部级大奖,为山西清徐葡萄酒的发展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上世纪90年代中叶,葡萄酒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阶段,作为山西清徐葡萄酒"李氏作坊"传人的李雄洲为了使山西清徐的葡萄酒走向,走向世界,在山西清徐露酒厂的基础上创建了山西青徐葡萄庄园有限公司。
山西青徐葡萄庄园有限公司秉承古老的美酒文化,在时空中穿梭,在竞争中崛起,形成了以盛唐文化为基调、以传统美酒文化为渊源的风范。清徐2000年的葡萄种植历史源远流长、1300年的美酒文化博大精深.“自言我晋人,种此如种玉。酿之成美酒,令人饮不足”。从而在历史与现实的延续中,形成了山西青徐葡萄庄园有限公司特有的"和、诚、博”的企业文化和飘逸神驰的美酒文化,亦形成了的"七分种植,三分酿造"的经营理念。
为了更适合于现代加工业的发展需求和以优雅文化的创造性推广为先导直接进取高端市场,青徐葡萄庄园有限公司集葡萄种植、加工、生态旅游、服务、营销为一体,利用依田傍水的地理环境,在建设1.1万吨葡萄汁、2万吨果酱、3万亩葡萄原料基地的同时,抓住汾河截流的好时机,开发生态旅游建设项目(即具有葡萄种植、酿酒、酒文化传播、旅游、休闲、渡假功能为一体的酒庄架构),目前,该项目已规划完成,并已进入筹备实施阶段。